三性

拼音sān xìng注音ㄙㄢ ㄒㄧㄥˋ

三性的详细解释

1. 佛教名词。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、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。认为事理、迷悟一切诸法,均不出此三性。见《成唯识论》卷八。也称“三自性”。 章炳麟 《建立宗论》:“云何三性?一曰徧计所执自性,二曰依他起自性,三曰圆成实自性。”

2. 佛教名词。指善性、恶性和无记性(即非善非恶之性)。 隋 慧远 《大乘义章》卷二十:“善、恶、无记,是三性也。”

3. 道教名词。指元精、元气和元神。 唐 吕岩 《敲爻歌》:“此时黄道会阴阳,三性元宫无漏泄。” 唐 吕岩 《忆江南》词之八:“三性本同一体内,要烧灵药切寻铅。”

4. 指人性的三个来源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命义》:“亦有三性:有正,有随,有遭。正者,禀五常之性也;随者,随父母之性;遭者,遭得恶物象之故也。”

查组词:三组词 性组词

上一词:三蛇羹

下一词:石桥

三性的相关词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