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蓟
拼音cì jì注音ㄘˋ ㄐㄧˋ
刺蓟的详细解释
泛称大蓟、小蓟。因叶皆有刺,故称。 宋 晁补之 《收麦呈王松龄秀才》诗:“东山刺蓟深一尺,负郭家近饶盘餐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四·大蓟小蓟》﹝释名﹞:“虎蓟、马蓟、猫蓟、刺蓟、山牛蒡、鸡头草、千针草、野红花: 弘景 曰:‘大蓟是虎蓟,小蓟是猫蓟,叶并多刺,相似。田野甚多,方药少用。’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四·大蓟小蓟》﹝附方﹞:“心热吐血,口乾。用刺蓟叶及根,捣绞取汁,每顿服二小盏(《圣惠方》)。”
拼音cì jì注音ㄘˋ ㄐㄧˋ
泛称大蓟、小蓟。因叶皆有刺,故称。 宋 晁补之 《收麦呈王松龄秀才》诗:“东山刺蓟深一尺,负郭家近饶盘餐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四·大蓟小蓟》﹝释名﹞:“虎蓟、马蓟、猫蓟、刺蓟、山牛蒡、鸡头草、千针草、野红花: 弘景 曰:‘大蓟是虎蓟,小蓟是猫蓟,叶并多刺,相似。田野甚多,方药少用。’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四·大蓟小蓟》﹝附方﹞:“心热吐血,口乾。用刺蓟叶及根,捣绞取汁,每顿服二小盏(《圣惠方》)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