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ī,zì,zāi
部首艹  笔画11
结构上下结构  繁体
四角44603
五笔AVLF
unicodeU+83D1
分类生僻字
异体字
笔顺横、竖、竖、撇点、撇点、撇点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

菑的基本解释

[ zī ]

1、初耕的田地。

2、开荒:“厥父菑,厥子乃弗肯播。”

3、姓。

[ zì ]

1、插入:树立:“察其菑蚤不齵,则轮虽敝不匡。”

2、枯死而未倒的树:“周公之状,身如断菑。”

3、车辐插入毂中的部分。

4、矮墙。

5、剖析。

[ zāi ]

古同“灾”:“不逢天菑,不遇人害。”

菑的详细解释

1. 菑 [zī]

菑 [zī]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艸,甾( zī)声。荒地,故从艸。本义:古代指初耕的田地)

  2. 同本义

    菑,不耕田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古文从田,巛声,小篆又加草耳。不耕田者,不耕而才耕之田也。

    不菑畬。——《易·无妄》。董遇注:“菑,反草也。”

    田一岁曰菑,二岁曰新田,三岁曰畬。——《尔雅》

    耕获菑畬,时时利赖其用。——明·徐光启《甘薯疏序》

    又如:菑畬(开垦一年和三年的地);菑亩(初耕的田地)

  3. 直立而枯死的树木

    其菑其翳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

    周公之状,身如断菑。——《荀子·非相》

〈动〉

  1. 开垦;耕耘

    厥父菑,厥子乃弗肯播。——《书·大诰》

    又如:菑畬(耕耘;又耕稼为民生之本,故以喻事物的根本);菑攘(开拓;平定)

  2. 另见 zāi“灾”

菑的英文翻译

land which has been under cultivation for one year; to weed grass